“imeta对话”:
艾美达医药咨询访谈业界专家和企业家的专栏,一起对话大咖,分享对热点话题的深度洞察和前瞻思考。
3月初,火爆了数年的“减肥神药”传来新消息,诺和诺德预计减肥版司美格鲁肽Wegovy或将于今年内在中国获批上市。
当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及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新一代GLP-1类药物无疑给肥胖患者带来减重的新希望。曾有媒体现场探访,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门诊处,大量患者为求药排起长龙。
与此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3月17日,“女孩自己注射1毫克司美格鲁肽被送医抢救”冲上热搜,对于“减肥神药”的质疑再次甚嚣尘上。GLP-1类药物是否真能成为减重的一条“捷径”?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表示: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新一代GLP-1类药物在降糖、减重方面的效果都有所提升,副作用相对较少,且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等领域也有疗效。但其减重适应症尚未在我国获批,且处方药物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患者擅自用药具有风险。“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临床研究的证据和一定的治疗流程。”对于近年来患者对于减重效果的追捧,母义明强调,“不要把药物当成减肥的‘捷径’,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保持健康的必经之路。”
母义明:我国内分泌领域权威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药促会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母义明曾参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司美格鲁肽等药物在国内外开展的临床试验工作,深耕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治疗一线。
4月27-28日,母义明教授将出席第二届中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器械创新研发大会,并担任肥胖论坛主席,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器械的研发趋势和前沿话题。
点击查看丨第二届中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器械创新研发大会
新一代GLP-1疗效提升,降糖药如何变成减肥药
Q:自去年起,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新一代GLP-1类药物在全球引发巨大关注,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司美格鲁肽有哪些突破?
母义明:能在近年来引起巨大关注,主要因为产品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用药后的血糖达标率较高。从数据上来看,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GLP-1类药物用药后的血糖达标率达到70%以上;如果使用GLP-1类药物与胰岛素固定复方制剂治疗,血糖达标率最高达到80-90%,这是2型糖尿病单一注射治疗史上最高的达标率。司美格鲁肽的减重幅度,在已获批上市的药品中名列前茅。
Q:除了降糖和降血压以外,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司美格鲁肽还有哪些疗效?
母义明:司美格鲁肽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中有循证证据支持,具有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的长效注射剂。
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司美格鲁肽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尤其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从临床的数据来看,约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其中95%的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此类疾病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甚至心衰的发生。
肾脏保护方面,主要是蛋白尿风险的降低,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了36%的肾脏事件风险。
此外,相对传统降糖药动辄一天几次的服用次数,司美格鲁肽每周一次的注射次数能让患者的诊治过程更加便利。
Q:在减重方面,司美格鲁肽与原有减重药品有何不同?
母义明:此前在我国较早获批的减重药物是奥利司他。奥利司他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肠道的脂肪吸收,从而减少脂肪酸等物质的摄入。从优势上来讲,奥利司他是口服制剂,用药相对便利。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腹泻、肠道排油等。
司美格鲁肽的减重作用原理与奥利司他不同,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食欲中枢,减少食欲和食物摄入量,增加饱腹感,减少饥饿感的产生,从而使人们在进食时更容易控制食量。
二者相比,司美格鲁肽的减重效果更明显。从比例上来说,服用奥利司他后的减重程度大概在1%-2%,司美格鲁肽则能达到7%-10%。
国内现状:作为减重药物,仅用于特定人群
Q:在实际的门诊治疗过程中,此类药物的诊疗路径是怎样的,患者处方GLP-1类药物需要达到何种标准?
母义明:目前,临床治疗的流程已经相对明确。在糖尿病诊疗过程中,处方GLP-1类药物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确认患者是否伴有心血管或者肾脏的并发症。
其次是确认患者是否伴有超重肥胖以及肥胖引发的其他病症,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此外是某些特殊人群,即患者有某些禁忌症,无法使用双胍类和磺脲类这两种降糖口服药的人群。目前来看,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临床治疗流程中的地位正在提升,从最初的三线治疗药物,逐渐提升到二线。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作为一线用药。
Q:GLP-1类药物的用药成本如何?
母义明:如果仅从用药成本这个角度来看,GLP-1类药物的价格优势肯定不够突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GLP-1类药物就已经开展了小范围的临床研究,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则是本世纪初才正式启动,经过多期的临床试验之后,2005年,全球首个GLP-1类药物才获批上市。几十年的研发时间,产品价格必然不会低。
药品最初的售价也能体现出这一点。国内首个GLP-1类药物刚刚上市时,每剂售价达到了近千元。直到各类药品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伴随着更多类似的产品的获批,价格才逐渐降下来。不过时至今日,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仍然是价格较高的一种临床用药。
但患者用药并非全然以价格这一条标准为依据,药品的疗效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以司美格鲁肽为例,正如上述所说,司美格鲁肽在同类药品中效果更好,且每周一次的用药频率也更加便利,这些对于患者来说都属于治疗“成本”的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司美格鲁肽在并发症方面的预防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方面的获益是其他药物不能达到的。所以综合来看,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整体获益程度相对较高。
Q:国内临床上GLP-1的应用占比如何?
母义明:由于上市时间相对较短,相比双胍类、磺脲类的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使用中的比重较少,约占5%-10%。但整体趋势仍在增长,且涨幅迅速。
目前各级各类糖尿病诊疗指南以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GLP-1类药物的地位都在提升。随着此类药物进入医保,患者的治疗“成”本逐渐降低,未来的占比还会逐渐增加。
争议:用药有风险,不合理使用易增加不良反应
Q:患者对于GLP-1类药物使用后的反馈如何,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领域副作用有哪些?
母义明:副作用方面,从实验数据来看,胃肠道的副作用占了90%,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腹痛、腹泻等。在动物研究过程中,还发现GLP-1类药物在大鼠身上出现甲状腺髓样癌的增加,但目前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全球多个临床研究尚未发现比对照人群有更高的发生率。此外,还存在诱发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去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文章称,使用GLP-1类减肥药出现胃麻痹的相关风险增加近4倍,胰腺炎风险增9倍,肠梗阻风险则增加4倍。但我国尚无较大规模研究结果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GLP-1类药物治疗糖尿病与用于减重的用药方案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司美格鲁肽,治疗糖尿病的最大剂量为1毫克,而减重的最大剂量是2.4毫克,高了2倍多。在减重适应症上市的国家,治疗一般从0.25毫克开始过渡。此外,剂量增加也会使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在选择GLP-1类药物进行超重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用药。
近年来司美格鲁肽在欧美极受关注,引来部分患者的追捧。但应注意的是,司美格鲁肽在我国尚未获批减重适应症,患者切记不要擅自用药。即使达到了用药标准,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用药。比如部分肥胖患者可能伴随心功能受损,或者肝功能受损,首先还是要治疗最关键的疾病,把减重放在次一级的治疗目标上。
Q:药物是否能成为一条减肥的捷径?科学的减重应该是什么样的?
母义明:所有的疾病治疗,都需要一定的治疗流程,没有所谓的“捷径”之说。肥胖要早重视,早预防,早干预。儿童和青少年要重视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许多脏器的成熟都是在青春期完成,这是人体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运动。成年人则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一方面,是肥胖人群自身要引起重视。针对肥胖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的肥胖人群中,只有30%认为肥胖是一种病,需要进行治疗,剩余70%的患者则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减肥人群也要树立一种正确的理念,减肥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用药之后就大吃大喝,放弃健康饮食和运动。许多经过治疗的肥胖病人都出现了反弹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保持良好的习惯。
科学的减重应该是适应自身的,循序渐进的,保持终生的。
延伸:开发长效制剂或成为GLP-1未来发展方向
Q:国内药企在近年来也纷纷开展了GLP-1类药物的研发,目前国内的研发情况如何?在研产品适应症是否已经包含减重适应症?
母义明:去年,司美格鲁肽完成了在我国申报的减重相关的临床研究,可能在今年获批上市。除了司美格鲁肽之外,还有许多企业正在进行GLP-1类药物的研发。
目前的研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仿制品。2026年司美格鲁肽的专利即将到期,许多厂家也是瞄准了这个时间点进行研发。
另一个则是创新性的研发,修饰分子结构。比如与另一个蛋白或大分子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会延长半衰期,用药频率从一周一次,变成两周一次,甚至一个月一次。此类研发已经有公司正在进行,但尚未进入临床阶段。还有进行小分子设计的,这个研究相对复杂,未来的发展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