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台价值千万的磁共振设备突发故障时,当ICU里的监测与救治设备突然失灵时,医院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高昂的维修费用,还有候诊大厅里等待检查的危重患者、即将启动的急诊手术,以及医生与家属焦急的目光,这些都在无形中倒逼医疗机构审视自身的医疗设备运营模式。医院需要从传统的“设备使用者”角色,转变为更为主动的“设备管理者”,这场转型不仅关乎成本账,更关乎医疗质量的生命线。
从被动维修到全周期管控的跃迁,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而政策的鼓锤早已为变革敲响了鼓点。
自2016年《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首次明确医疗器械全周期质量管理要求,到2021年《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设备管理提升至“医院战略资产”高度,政策框架已构建起覆盖采购、运维、报废等全流程的管理要求。政策出台的背后,不仅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清晰的规范,也折射出当前医疗设备管理领域的现状与亟待改进的方向。
《中国医学装备发展状况与趋势 (2024)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已达到1.35万亿元,并形成了涵盖22个大类、1100多个品类的完整产品体系。然而,在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背景之下,与之配套的设备维保管理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仍停留在“坏了报修、修了付款”的初级阶段。据统计,超过70%的二级以上医院依赖设备原厂提供的单次维修服务,而中小型设备维护市场则被近12万家第三方服务商割据,呈现出“头部企业稀缺、尾部乱象丛生”的市场生态。
在政策框架持续完善与行业生态加速重塑的交叉点上,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正在经历从“政策引导”向“价值落地”的关键跃迁。这种行业格局的优化,使医院的设备管理从分散割据的维修战场迈向新的价值高地,推动医疗设备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已有先行者给出参考答案。《新华网》报道指出,无锡某知名医院通过全院级、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医疗设备的动态监管。医院管理人员金主任表示,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工程师被动等待报修信息的局面,能够更及时地进行设备维修和采购,更好地满足医疗需求。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智慧化管理平台”项目获评“2024公立医院医学装备集约化管理实践”标杆案例。该医院通过智慧管理系统设置保养规则和计划,自动生成预防性维护保养工单,录入计量相关信息并上传电子档案,实现保养记录留档。此外,系统还能根据设备风险等级进行分级保养管理,并提供超期保养提醒。
可以看出,这些新模式将设备管理从“后勤保障”层面提升到“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的高度。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价值引擎,市场爆发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医疗设备服务行业经历深度洗牌的当下,头部效应愈发显著的市场格局中,仍有破局者以创新之姿撕开增长裂缝。这场行业变革既需要战略远见,更考验资源整合能力。环球医疗的布局与打法,正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
环球医疗作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的央企医疗平台,自2015年上市以来,始终肩负国企医院改革与医疗资源整合的使命。依托央企通用技术集团的资源网络,环球医疗深度参与大健康产业建设,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综合医疗网络,总床位数达到1.6万张。
环球医疗秉承全产业链思维和全生命周期理念,确立了“以医疗服务为核心,金融服务为支撑,健康科技为引擎,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构建共享共赢的大健康生态体系”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金融、医疗、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其中,健康科技业务是其近年来逐渐布局并初见成效的板块,有望成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便是环球医疗健康科技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子公司“环球技服”作为运营管控平台。环球技服为医疗机构客户提供涵盖“医疗设备维保服务、数字化运营管理、规划与采购咨询、融资租赁、资产管理、临床支持”等专业化、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服务。目前,该项业务不仅完成了从区域性服务商到全国性行业标杆的蜕变,更凭借卓越的复合增长率,成为医疗设备后市场领域增速最快的标杆企业。
那么,作为行业样本,环球医疗是如何构建自己的“专业级护城河”的呢?
作为拥有70余家医疗机构的央企医疗集团,环球医疗早年间便在自有医院体系内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通过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设备开机率显著提升、维修成本大幅压缩,为医疗机构降本、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大助力。2020年起,环球医疗将这一能力拓展至外部医疗机构,推出覆盖“管、采、养、用、修”的全周期管家式服务,标志着其从“内部后勤部门”向“市场化服务商”的战略跃迁。
2023年以来,围绕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环球医疗接连完成三项战略性并购,持续打造“高效运营+专精技术”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夯实。在江苏无锡,凯思轩达的加入使企业获得全球设备巨头的器械维修能力;北京众泰合医疗的整合则填补了直线加速器维保领域的技术空白;山东拓庄医疗的区域深耕能力,则让服务网络实现"毛细血管级"渗透。
今年3月28日,环球医疗宣布收购金旭医疗,将又一专业设备维保企业纳入麾下。金旭医疗深耕医用内窥镜及内窥镜配套设备维修、研发10余年,本次收购将帮助环球医疗快速补齐重要产品线,弥补在该领域的技术及服务空缺,助力解决医用内窥镜在托管业务中资产总值大、管理难度高、维修维护成本高的痛点问题,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赋能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基于"深度+广度"协同发展的模式,环球医疗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及外部能力整合,正在逐步重塑医疗设备维保行业的竞争格局,为“大、散、乱”的三方维保行业树立领跑者姿态。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环球医疗主导了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动三方维保行业规范发展。2024年3月,由环球技服牵头制定的《医用内窥镜维护技术规范》通过中华医学会的审定,这是国内首个覆盖设备全周期的行业标准。同时,在智慧医院建设浪潮中,环球技服的数字化能力更显现出战略价值。其医疗设备物联网管理系统已接入全国百余家医院的近百万台设备,形成的行业数据库为医疗资源配置、国产设备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自有医院试验田+市场化复制”的路径使得环球医疗在设备全周期管理领域形成了强大竞争力。
环球医疗锻造独树一帜的生态竞争力
在医疗新基建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叠加期,大健康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窗口。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环球医疗的独特性在于其拥有将金融模块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的战略定力。
环球医疗早先是作为融资租赁金融服务公司进入市场,2017年依托央企身份开始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央国企医疗机构,逐步发展为多元化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2024年3月26日,环球医疗发布2024年度业绩,不仅呈现了财务数据,更是对其“金融+综合医疗+专科医疗+健康科技”战略的深度验证。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63亿元,其中医疗健康业务实现收入84.88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净利润22.58亿元,其中医疗健康业务利润为5.22亿元,同比增长15.0%。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24年健康科技业务已发展成为环球医疗健康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贡献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189.9%;实现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145.4%。
专业人士分析指出,环球医疗凭借“央企资源根基+资本实力杠杆+数字化赋能抓手”的模式,正在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智慧医康养等潜力赛道开辟出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据悉,旗下环球技服已与15家国内外知名设备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服务全国客户约1500家,运营管理资产总规模达300亿元,已发展成为中国医疗设备第三方维保行业龙头。同时,环球医疗的金融服务正式于2024年步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服务实体经济和主责主业的导向愈发鲜明。这正好促成了环球医疗医院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一核心金融产品的应运而生。
凭借深厚的医疗专业底蕴与广泛设备厂商合作网络,环球医疗开创了医疗设备“融资租赁 + 全生命周期管理”产融结合新模式,为医疗机构量身打造,提供从设备采购到信息化升级的一站式服务,并配套专属金融支持,帮助医疗机构降本增效,迈向智慧医疗新时代。
例如,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际陆港医院项目中,环球医疗为医院提供2.5亿元融资支持,同时完成157个品类、1473台(套)设备的全流程管理,展现了“金融输血+技术造血”的协同效应。
环球医疗在健康科技领域的突围,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资源-能力-生态”的系统性创新。这种模式既得益于“金融输血”与“技术造血”的精密配合,更源于对医疗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当央企的资源整合能力遇上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全可能催生出改变行业规则的生态级企业。同时,环球医疗通过数字化重构、行业标准制定、生态协同,形成了多维竞争力,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升级提供了稀缺的“新质生产力”。
关于未来发展,环球医疗高层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未来环球医疗将继续以“医疗服务为核心,金融服务为支撑,健康科技为引擎”,深化健康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重点通过并购技术型和业务型头部企业强化设备全周期管理能力、巩固覆盖服务网络;聚焦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模式,推动金融业务转型升级,构建共享共赢的大健康生态体系。
可以看到,在这片千亿级蓝海市场中,环球医疗的排头兵姿态愈发清晰,其探索实践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的央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