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强生公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营收达2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利润达近110亿美元。其中,强生医疗科技实现营收8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值得一提的是,强生在一季度收益报告中披露,随着球范围内不断攀升的关税将对其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冲击,预计削减财务预测达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3亿元),这一影响主要源于美国向中国出口医疗器械所面临的关税压力。
强生首席财务官Joseph Wolk指出,根据特朗普政府已公布的关税政策以及国际上的报复性举措,医疗技术部门将承受主要负担。
据悉,这4亿美元的预估损失,涵盖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国际钢铁和铝关税(后者影响程度较小),其中中美之间的关税及中国的报复性关税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针对美国原产输往中国的产品。尽管白宫对药品关税有提议且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但现阶段医疗器械业务受冲击更为直接。
面对关税困境,强生首席执行官Joaquin Duato明确表示,对医疗产品征收关税并非实现生产回迁美国的有效途径,反而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和产品短缺。

他强调,税收政策才是推动美国医疗技术和制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到自2017年税收改革以来,强生在这两个领域的制造业投资显著增加。由于医疗器械运输合同已确定,公司通过价格调整和成本转嫁来缓解关税影响的空间极为有限。目前,强生将重点放在量化 2026 年关税影响上,同时关注与其他国家的谈判进展以及 2025 年下半年的局势变化。
在业务调整方面,强生正在推行重组计划以聚焦外科业务核心。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淘汰某些非战略性产品线,并对生产基地进行优化。预计未来两年,这将导致外科业务出现约2.5亿美元的短期收入波动,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该计划预计于2027年完成,总成本约为9亿美元。
强生财务数据显示,在成功收购细胞内疗法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及其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 Caplyta 疗法后,强生上调了运营销售预估,从约913亿美元提升至 920 亿美元。
2025 年第一季度,考虑到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动,强生总销售额达到 219 亿美元,其中医疗技术业务收入为 80 亿美元,经调整后实现了 4.1% 的增长。而在强生医疗器械业务中,心血管业务表现最好,销售额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强生公司独特的多元化产品组合的力量在本季度得到了充分展示,强劲的运营销售增长增强了我们对2025年指引的信心,”Joaquin Duato补充表示。
据了解,强生还在本季度通过在整个产品线中取得重大进展,包括IBD领域的Tremfya、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Rybrevant plus Lazzluze,以及其软组织手术机器人系统Ottava,并通过完成对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收购,进一步增强了其神经科学产品组合。
随着中美贸易关系持续紧张,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目前为145%)以及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125%)。当前美国对中国医疗器械加征的关税幅度不断攀升,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在高端设备如CT、MRI等影像设备,叠加关税后税率飙升至54%,这使得国内依赖进口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以一台原本价值300万元的GE医疗1.5T MRI设备为例,受关税影响,采购价涨至420万元,医院采购意愿显著下降。

而在应对关税挑战和推进业务优化的过程中,强生的未来发展态势备受关注,市场也将密切留意其后续战略布局与财务表现。
【来源:器械之家】